|  |  | 
| >>首页>>药品标准>>中药部颁标准 |  
|  |  
|  |  
|  |  
| 中药部颁标准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  
| 
 | 茵栀黄注射液
 
 拼音名:Yinzhihuang Zhusheye
 英文名:
 书页号:z14-98                标准编号:WS3-B-2736-97
 【处方】 茵陈提取物    6g     栀子提取物      3.2g     黄芩甙     20g
 金银花提取物(以绿原酸计)   4g
 【制法】 以上四味,取黄芩甙加水适量润湿,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其余茵陈提
 取物等三味分别加水溶解,另取葡萄糖20g,葡甲胺5g加水溶解,混匀,调节pH值,
 以注射用水稀释至1000ml,滤过,灌封,灭菌,即得。
 【性状】 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明液体。
 【鉴别】 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溶液,用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76±2
 nm和317±2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检查】 pH值  应为6.5~8.0(附录Ⅶ  G)。
 热原   取本品,用注射用水稀释一倍,依法检查(附录Ⅷ A),剂量按家免体
 重每1kg缓缓注射稀释液4ml,应符合规定。
 炽灼残渣  取本品2ml,蒸干后依法检查(附录Ⅸ J),不得过20mg。
 其他  应符合注射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U)。
 【含量测定】 精密量取本品1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到刻度,摇匀,精密
 量取1ml,置25ml量瓶中,用盐酸液(0.2mol/L)稀释到刻度,摇匀,以盐酸液(0.2mol
 /L)作空白,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在276±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按C21H18O11
 的吸收系数(E1% 1cm)为631计算,即得。
 本品每ml含黄芩甙(C21H18O11)应为20.0~22.5mg。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用于肝胆湿热,面目悉黄,胸胁胀痛,
 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急性、迁延性、慢性肝炎,属上述的候者。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一次10~20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
 后滴注;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肌内注射,一日2~4ml。
 【规格】 (1)2ml  (2)10ml
 【贮藏】 密封,避光保存。
 注:1.茵陈提取物
 为茵陈的90%乙醇渗漉提取物,除去叶绿素等油状物,经减压干燥制得的固体提
 取物。
 2.栀子提取物。
 为栀子的70%乙醇回流提取液,用95%乙醇沉淀,经减压干燥制得的固体提取物。
 3.黄芩甙
 为黄芩的水煎液,经盐酸后复酸析精制而得,含黄芩甙(C21H18O11)应为90%
 以上。
 4.金银花提取物
 取金银花加水煎煮二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加入石灰乳调节至pH
 值至10~12,静置,滤取沉淀,加适量水,加硫酸调节pH值至6~7,搅匀,滤过,
 滤液浓缩至稠膏状,烘干,即得。含绿原酸应为18%以上。
 ————————————————————————————————————
 上海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