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首页>>药品标准>>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 |  
|  |  
|  |  
|  |  
|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  
|  |  
| 
 | 牛蒡子
 
 拼音名:Niubangzi
 英文名:FRUCTUS  ARCTII
 书页号:2000年版一部-53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
 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较明显。顶端钝圆,稍宽,顶面有圆环,
 中间具点状花柱残迹;基部略窄,着生面色较淡。果皮较硬,子叶2,淡黄白色,富油
 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
 【鉴别】  (1) 本品粉末灰褐色。内果皮石细胞略扁平,表面观呈尖梭形、长椭圆
 形或尖卵圆形,镶嵌紧密;侧面观类长方形或长条形,稍偏弯,长70~224μm,宽13~
 70μm,壁厚约至20μm,木化,纹孔横长。中果皮网纹细胞横断面观类多角形,垂周
 壁具细点状增厚;纵断面观细胞延长,壁具细密交叉的网状纹理。草酸钙方晶直径3~9
 μm,成片存在于黄色中果皮薄壁细胞中,含晶细胞界限不分明。子叶细胞充满糊粉粒,
 有的糊粉粒中有细小簇晶,并含脂肪油滴。
 (2)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
 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牛蒡子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牛
 蒡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
 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3μl、对照药材溶液3μl、对照品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
 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40:8: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
 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
 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总灰分  不得过7.0%(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附录Ⅸ K)。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1.1)为流动
 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牛蒡苷峰计算应不低于15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24小时的牛蒡苷对照品
 适量,用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0.5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
 约45ml,超声处理(功率150W,频率20kHz)20分钟,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即得。
 本品含牛蒡苷(C27H34O11)不得少于5.0%。
 【炮制】  牛蒡子  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
 炒牛蒡子  取净牛蒡子,  照清炒法(附录Ⅱ D)炒至略鼓起、微有香气。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  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
 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与用量】  6~12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