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射用青蒿琥酯 | 
| 【标准来源】 | 
|  | 
| 【药品名称】 | 
| 通用名:注射用青蒿琥酯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Artesunatefor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Qinghaohuzhi其化学名称为:(3R,5aS,6R,8aS,9R,12S,12aR)-八氢-3,6,9-三甲基-3,12-桥氧-12H-吡喃[4,3-j]–1,2-苯并二塞平-10(3H)-酮。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19H28O8分子量:322 | 
| 【成份】 | 
|  | 
| 【性状】 | 
|  | 
| 【作用类别】 | 
|  | 
| 【药理毒理】 | 
| 药理学:本品为青蒿素的衍生物。对疟原虫红内期有强大且快速的杀灭作用,能迅速控制临床发作及症状。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一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毒理学:动物毒理实验表明本品有一定的胚胎毒性,表现为胚胎吸收。 | 
| 【药代动力学】 | 
| 静脉注射后血药浓度很快下降,T1/2为30分钟左右。体内分布甚广,以肠、肝、肾较高。主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仅有少量由尿、粪便排泄。 | 
| 【适应症】 | 
| 适用于脑型疟及各种危重疟疾的抢救。 | 
| 【用法和用量】 | 
| 静脉注射。临用前,加入所附的5%碳酸氢钠注射液0.6ml,振摇2分钟,待完全溶解后,加5%葡萄糖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4ml稀释,使每1ml溶液含青蒿琥酯10mg,缓慢静注。首次1支(或按体重1.2mg/kg),7岁以下按体重1.5mg/kg。首次剂量后4、24、48小时各重复注射1次。危重者,首次剂量可加至120mg,3日为一疗程,总剂量为240~300mg。 | 
| 【不良反应】 | 
|  | 
| 【禁忌】 | 
|  | 
| 【注意事项】 | 
|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 孕妇慎用。 | 
| 【儿童用药】 | 
|  | 
| 【老年患者用药】 | 
|  | 
| 【药物相互作用】 | 
| 尚不明确。 | 
| 【药物过量】 | 
| 如使用过量(大于2.75mg/kg),可能出现外周网织细胞一过性降低。 | 
| 【规格】 | 
| 60mg | 
| 【贮藏】 | 
|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 
| 【包装】 | 
|  | 
| 【有效期】 | 
|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