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泰松片 | 
| 【标准来源】 | 
|  | 
| 【药品名称】 | 
| 通用名:保泰松片曾用名:商品名:英文名:PhenylbutazoneTablets汉语拼音:BaotaisongPian本品主要成份为:保泰松。其化学名称为:1,2-二苯基-4-正丁基吡唑烷-3,5-二酮。其结构式为:分子式:C19H20N2O2分子量:308.38 | 
| 【成份】 | 
|  | 
| 【性状】 | 
|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白色。 | 
| 【作用类别】 | 
|  | 
| 【药理毒理】 | 
|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对炎性疼痛效果较好,有促进尿酸排泄作用,解热作用较弱。 | 
| 【药代动力学】 | 
| 胃肠道易吸收,血浓度峰值约2小时。Vd为120ml/kg,剂量增加血药浓度不增加。98%与血浆蛋白结合。主要在肝脏经氧化缓慢代谢,代谢物之一羟基保泰松仍有抗炎活性。本品代谢和排泄均较慢,平均消除半衰期约70小时。 | 
| 【适应症】 | 
| 主要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本药大剂量可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盐的再吸收,促进尿酸盐排泄,故可用于治疗急性痛风。 | 
| 【用法和用量】 | 
| 治疗关节炎口服:每次0.1-0.2g,每日3次,饭后服。每日总量不宜超过0.8g。一周后如无不良反应,病情改善可继续服用,剂量应递减至维持量:每次0.1-0.2g,每日一次。急性痛风口服:初量0.2-0.4g,以后每6小时0.1-0.2g。症状好转后减为每次0.1g,每日三次,连服三日。 | 
| 【不良反应】 | 
| 1.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水钠潴留、水肿、皮疹等;2.也可引起腹泻、眩晕、头痛、长期大剂量致消化道溃疡及胃肠出血;3.偶有引起肝炎、黄疸、肾炎、血尿、剥脱性皮炎、多型性红斑、甲状腺肿、粒细胞及血小板缺乏症;4.服药一周以上应检查血象。如出现发热、咽痛、皮疹、黄疸及柏油样大便应即停药。 | 
| 【禁忌】 | 
|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有溃疡病史,水肿,高血压、精神病、癫痫、支气管哮喘、心脏病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禁用。 | 
| 【注意事项】 | 
| 1.用药时宜忌盐;2.服药期间应检查血象,监测、肾功能;3.本品不宜长期服用,超过一周应检查血象; |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 
| 孕妇禁用。 | 
| 【儿童用药】 | 
| 儿童对本品敏感,故忌用。 | 
| 【老年患者用药】 | 
| 老年患者慎用。 | 
| 【药物相互作用】 | 
| 1.本品能抑制香豆素类抗凝药和磺酰脲类降糖药的代谢,并可将其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从而明显增强其作用及毒性,可引起血糖过低或出血症状。与增加肝微粒体酶活性的药物合用可减少本药的消除半衰期。2.应避免与其他具有骨髓抑制作用的药物合用。3.本品与利尿剂氨苯蝶啶合用可引起肾功能损害。 | 
| 【药物过量】 | 
|  | 
| 【规格】 | 
| 0.1g | 
| 【贮藏】 | 
| 遮光,密封保存。 | 
| 【包装】 | 
|  | 
| 【有效期】 | 
|  |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