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
抗精神病药物往往是在治疗幻觉、妄想、思维障碍和攻击行为时最为有效。虽然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被医生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但它们对所有精神病症状均有效,而不管这些精神症状是由于躁狂、精神分裂症、痴呆还是诸如苯丙胺等药物中毒所引起。第一个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咪嗪于1955年上市,从那以后已经出现了十几种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奋乃静、氟哌啶醇、奋乃静和美索达嗪等。几乎所有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一致,即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一种能够沿着神经通路或神经之间传导电冲动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系统功能活动过度与幻觉、妄想有关,阻断多巴胺受体能够缓解这些症状。
在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中,其效价、不良反应和给药途径均不相同,由于几乎所有的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在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时疗效均差不多,因而在选择某一特定的抗精神病药物时,要根据其不良反应及病人对该药的耐受性。
一些相对较新的精神病药物在颅内既能阻断多巴胺受体又能阻断5-羟色胺受体(另一种神经递质),如氯氮平就是属于此类的药物,它比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分裂症症状更为有效。然而,它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可以导致白细胞计数致命性地下降,因而仅被用来治疗对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好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