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节 过敏性肺病

  由于肺经常接触大量的空气中抗原(包括粉尘、花粉和化学物质),因而肺极易发生过敏反应。接触刺激性粉尘和空气中的物质,可导致呼吸道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增加。然而,肺部的过敏反应并非仅发生于吸入抗原后,亦可发生于进食某些食物或使用某种药物后。

  过敏反应的类型


  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是形成抗体(见第167节)。抗体与抗原结合,通常使其变为无害。但有时在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时,可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根据组织损伤的类型可对过敏反应进行分类。多数过敏反应存在一种以上的组织损伤。有些过敏反应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白细胞的一种)而非抗体所致。

  Ⅰ型(特应性或过敏性)反应发生于进入体内的抗原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接触时,这两种白细胞表面均有抗体附着,属于免疫系统的一个部分。但抗原与这类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如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和气道狭窄。这些介质亦可吸引其他白细胞至病变区域。Ⅰ型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以过敏性支气管哮喘为最典型。

  Ⅱ型(细胞毒型)反应可因抗原抗体结合激活毒性物质而致细胞破坏。由Ⅱ型反应所致的疾病有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Ⅲ型(免疫复合物型)反应发生于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积聚时。它可引起广泛的炎症,导致组织损伤,特别是血管壁,形成血管炎。

  Ⅲ型反应所致疾病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典型。

  Ⅳ型(迟发或细胞介导型)反应见于抗原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相互作用时,引起炎性和有毒物质释放,吸引其他白细胞,并损
伤正常组织。该型反应以结核的皮肤试验(结核菌素试验)为代表。
  - 过敏性肺炎

  过敏性肺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过敏性间质性肺炎,有机粉尘肺尘埃沉着病)是吸入有机粉尘或化学物质的过敏反应所介导的肺泡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


  . 病因
 
  多种粉尘可引起肺内过敏反应。含有微生物或蛋白以及化学物质的有机粉尘如异氰酸盐,可引起过敏性肺炎。由于反复吸入发霉干草中的嗜热(嗜温)细菌所致的农民肺,即为人们熟悉的一种过敏性肺炎。

  吸入粉尘者中仅有少数发生过敏反应,其中仅有少数患者的过敏反应导致不可逆性肺部损害。通常在出现过敏和病变前,患者必须经常或持续地接触抗原。

  肺损害是Ⅲ型和Ⅳ型过敏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接触粉尘引起淋巴细胞致敏和抗体形成,并导致肺部炎症和肺泡壁白细胞积聚。具有功能的肺组织被取代或遭受破坏,引起疾病。

. 症状和诊断

  如果对某种有机粉尘发生过敏,再次接触后4~8小时出现典型的发热、咳嗽、寒战和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包括食欲下降、恶心和呕吐,常常出现喘息。如果不再接触抗原,症状通常于数小时内好转,但完全恢复则需要数周。

  一种较慢的过敏反应(亚急性),症状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但有时病情较重而需住院治疗。

  慢性过敏性肺炎,患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数月至数年,肺内形成弥漫性瘢痕,称为肺纤维化。活动时呼吸困难,咳痰,疲倦和体重降低等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最后可发生呼吸衰竭(见第31节)。

  诊断过敏性肺炎需要明确引起疾病的粉尘或其他物质,但较为困难。工作时接触可不发病,而于数小时后在家中发病。确定工作环境为致病源的最佳标志为患者在工作日发病而周末或节假日正常。

  根据胸部X线检查的异常可以作出疑诊。肺功能试验(测定肺容积和通气功能以及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能力)有助于诊断过敏性肺炎。血中抗体检测可确定可疑的抗原。当不能明确抗原和确定诊断时,应进行肺活检(取小块肺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组织的采集可通过支气管镜检查(用一可窥视管道检查气道)、胸腔镜检查(用一可窥视管道检查肺表面和胸膜腔),或剖胸术(一种开放胸腔的手术)(见第32节)。

  请点击查看相关图表 - 过敏性肺炎的病因

. 预防和治疗

  预防过敏性肺炎的最佳方法是避免接触抗原,但患者常不能改变工作,因此是不现实的。清除或减少粉尘或穿戴防护罩有助于预防复发。用化学方法处理干草或蔗渣以及采用良好的通风系统有助于预防接触上述物质和防止致敏。

  如果避免进一步的接触,急性发作的过敏性肺炎患者可以康复。如发作严重,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可减轻症状和炎症反应。持续发病或反复发作可导致不可逆性病变;肺功能受损明显而需氧气治疗。
  - 嗜酸性肺炎
  嗜酸性肺炎亦称肺嗜酸性细胞浸润综合征,包括一组肺内和血中嗜酸性细胞(一种特殊的白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

  嗜酸性细胞参与肺的免疫防御机制。许多炎症和过敏反应中,嗜酸性细胞数量增加,常伴有特殊类型的嗜酸性肺炎。发生嗜酸性肺炎时,肺泡和气道常充满嗜酸性细胞。血管壁亦有嗜酸性细胞浸润,如果发生哮喘,狭窄的气道可被粘液嵌塞。

  引起肺内嗜酸性细胞积聚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通常也难以明确。已知的嗜酸性肺炎的原因包括某些药物、化学烟雾,以及真菌和寄生虫感染和寄生。

  . 症状和诊断

  症状可轻可重。单纯性嗜酸性肺炎(勒夫勒综合征)和相似的肺炎可有低热和轻微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但可迅速恢复。有时嗜酸性肺炎可进行性加重并在数小时内导致呼吸衰竭。

  慢性嗜酸性肺炎较为严重,如不予治疗,常逐渐加重,发生危及生命的呼吸困难。

  嗜酸性肺炎患者血中嗜酸性细胞数量增多,可达正常的10~15倍。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内特征性的肺炎阴影。然而,与细菌性或病毒性肺炎不同。在系列X线检查时,嗜酸性肺炎的特点为肺内病灶的形成和消散均较迅速。痰液显微镜检查可见大量成团的嗜酸性细胞,而不是细菌性肺炎时的中性粒细胞。其他的检查亦有助于寻找病因,特别是对真菌或寄生虫感染;这类检查包括粪便显微镜检查。亦应考虑有无致病的药物因素。

. 治疗

  较轻的嗜酸性肺炎,不需治疗亦可好转。对严重患者,通常需给予皮质类固醇如强的松。如患者患有哮喘,应给予常规的平喘治疗。蠕虫或其他寄生虫所致者,应适当给予相关的药物治疗。对导致发病的药物,应予停用。
  -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是一种酷似肺炎的过敏性肺病,以哮喘、气道和肺部炎症及血中嗜酸性细胞增多为特征,由真菌过敏所致,最常见者为烟曲霉。

  曲霉是一种可在土壤、腐烂蔬菜、食物、粉尘及水中繁殖的真菌。吸入该真菌后引起致敏和过敏性哮喘,有些患者发生复杂的气道和肺部过敏反应。尽管真菌并不侵犯肺脏或直接损伤组织,但它可寄居在哮喘患者的气道粘膜并可引起反复发作的肺部过敏性炎症,肺泡为嗜酸性细胞填塞,分泌粘液细胞的数量增加。晚期患者,炎症可导致气道显著扩张,称为支气管扩张症。最后,肺组织形成瘢痕。

  其他类型的曲霉病亦可发生。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曲霉可侵犯肺组织导致严重的肺炎。这属于真菌感染,而非过敏反应。真菌亦可形成真菌球,称为曲霉瘤,发生于其他疾病如结核等所致的空洞和囊性病灶内。


  . 症状和诊断

  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的首发表现是出现进行性的哮喘症状,如喘息、呼吸困难以及轻微发热。患者通常感觉不适。咳出的痰液内可有褐色微粒或痰栓。

  反复胸部X线检查显示游走性肺炎征象,主要位于肺野的上部。对病程较长者,CT可显示气道扩张。痰液显微镜检查可发现真菌及其所致的嗜酸性细胞增多。血中嗜酸性细胞和抗曲霉抗体水平增加。皮肤试验可确定患者是否对曲霉过敏,但不能区别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和单纯曲霉过敏,后者见于无曲霉病的过敏性哮喘。

. 治疗

  曲霉在环境中无处不在,难以避免。平喘药物,特别是皮质激素,常用于治疗过敏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开始时采用大剂量强的松,再用小剂量维持较长时间可预防进行性肺损害。由于该病并非感染所致,抗真菌药物无效。不宜推荐过敏原注射(脱敏)疗法。

  由于在病情加重时并不产生明显的症状,故应定期进行胸部X线、肺功能以及抗体检查以监测疾病的进展。一旦该病得到控制,其抗体水平即下降。
  - 肺韦格纳肉芽肿


  韦格纳肉芽肿以严重血管壁炎症(肉芽肿性血管炎),鼻窦、肺、肾和皮肤肿块(肉芽肿)为特征(见第51节)。一些患者仅出现鼻腔、气道和肺部受累。

  韦格纳肉芽肿可引起肺内血管炎症,并导致部分肺组织破坏。该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

  . 症状和诊断

  肺部韦格纳肉芽肿可不出现任何症状,或有发热、体重降低、乏力、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

  胸部X线检查可出现类似于肺癌的空洞和致密阴影。于病变组织如皮肤、鼻腔、气道或肺等采取小块组织行显微镜检查可以确定诊断。韦格纳肉芽肿患者血中常可检出一种特异性抗体,称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 治疗

  未经治疗的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并可引起死亡,因此在明确诊断后应立即开始治疗。肺韦格纳肉芽肿仅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但许多患者尚需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如环磷酰胺。
  -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

  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是一种引起肺出血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的少见疾病。

  该病通常见于年轻男性。其病因尚未明确,然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患者形成抗肾脏、肺泡和肺内毛细血管基底膜的抗体。这类抗体触发炎症反应,影响肾功能和肺功能,这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

  . 症状和诊断

  该病的症状主要为呼吸困难和咯血,并迅速恶化加重:呼吸衰竭,丢失大量血液。同时,迅速出现肾功能衰竭(见第123节)。

  实验室检查显示血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尿中可检出血液和蛋白。常存在贫血。胸部X线检查显示双肺病变。肾针刺活检可见抗体呈线样沉着。

. 治疗

  本病可导致迅速死亡。应给予大剂量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静脉注射以抑制免疫系统活性。还可进行血浆置换,一种从循环中取出血液并将多余抗体取出后再回输入循环的方法。早期联合应用上述治疗可挽救肾功能和肺功能衰竭。肺、肾损害一旦发生,即属不可逆。

  患病过程中,多数患者需要支持治疗,如氧疗或应用呼吸机。亦可能需要输血。如存在肾衰竭,则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返回默克家庭诊疗手册目录